飞艇项目介绍
“飞艇”诞生于100多年前,是人类发明和最早投入应用的航空器;也是人类发明最安全、最时尚、最节能、最经济、最环保的航空器。20世纪30年代飞艇就曾广泛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,144次越洋环球飞行,行程达数十万公里,获得了辉煌成就。
飞艇的特点和功能
“飞艇”的飞行原理不同于飞机,它是利用浮力升空、动力推进飞行的航空器,可以无动力长时间滞留在空中,是一种安全、舒适、时尚、节能、环保的空中搭载平台。
在军事上飞艇可用于空中侦察、空中预警、电子战、搜潜反潜、海上反恐、武器发射平台、布雷和扫雷、护航和海岸巡逻等。
在国民经济上可用于:高空遥感和通讯中继平台、客货运输(尤其是特种运输)、海上救生、海上船只护航、环境监视监测、地质勘探、石油电力施工、城市交通指挥、空中预警、应急救援、空中消防、空中医疗中心、电视转播、空中观光旅游、空中广告等。
飞艇的诞生
世界上第一艘接近实用的可操纵早期飞艇,是法国人亨利、吉尔法于1852年制造成功的。该艇为软式飞艇,艇长44米,直径12米,体积为2499m³,内充氢气,以10km/h的速度飞行了27km。
世界上第一艘实用的硬式飞艇,是由德国的齐柏林伯爵于1900年制造成功的,命名为LZ-1号。该艇长129m,直径11.6m,该型艇早期由一根纵向龙骨、24根木条以及大量的纵向和径向的悬挂线组成。它的框架外蒙有防水布,分前后两个舱室,各装有一台发动机。艇内有16个气囊,容积共22500m³,载重8700kg,总净升力达13t,最大飞行高度为2500m。
飞艇发展的黄金时代
1900年,德国人F·齐柏林成功制造著名的“开伯杯”硬式飞艇,开创了飞艇使用的“黄金时代”。
1909年,德国人F·齐柏林首创德国航空运输有限公司,开辟了一条飞艇定期航线,载客三万四千多人次,未发生一次事故。
1919年,英国R-34型飞艇首次飞越大西洋,航程5800km;
1928年,德国“齐柏林伯爵”号飞艇用20天首次绕地球飞行一周,航程达35000km,随后又进行了144次越洋飞行。
1936年3月,德国制造的世界上最大飞艇“兴登堡”号首飞。其艇长268.4m,直径41.2m,艇囊容积20万m³,速度138.46km/h,吊舱内部装饰豪华,可载客70名,用于欧洲到美国横越大西洋的定期商业航线客运业务。从1936年制成后,曾创造了64小时横跨大西洋的速度纪录。
齐柏林从1900年开始制造大型硬式飞艇,一战期间,有许多齐柏林飞艇用来轰炸巴黎和伦敦。1915年-1918年:齐柏林制造的飞艇被德军征用51次轰炸英国,投弹5800余枚,约重196吨。
俄罗斯在这一时期拥有14艘飞艇,俄国人利用飞艇轰炸了德军的阵地。英国皇家海军则把飞艇用作海岸巡逻和反潜用途,他们利用200多艘小型软式飞艇组成的飞艇群,成功执行了海岸巡逻和反潜艇任务。
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美国海军大量使用飞艇,当时拥有量达170艘,在战争中成功地担任运输护航任务。共完成了5万6千架次的飞行,所护送的舰船没有一艘被德军击沉。
1933年,美国研制出 “马可”号飞艇,艇长240m,直径40m,装有8台发动机,腹部舱可藏5架飞机,被称为“空中航空母舰”。
飞艇的历史性衰落
20世纪30年代,由于飞艇艇囊充满的是易爆易燃的氢气,飞艇屡屡发生重大灾难,导致飞艇逐渐衰落。同时,飞机有了很大的发展,飞艇时代从此受挫,其发展被隔断长达几十年之久。
飞艇的再次崛起
飞艇可以无动力长时间滞留在空中,是一种最安全、节能、环保空中搭载平台的特性,是飞机等其他航空器无法实现的。随着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和氦气工业化应用,影响飞艇发展的技术瓶颈被突破,飞艇将再次崛起!
飞艇的国际现状
德国的“齐柏林”飞艇正在续写半个世纪前的荣耀,1993年,飞艇团体齐柏林飞艇联盟已成功开发出新一代Zeppelin NT飞艇,用以观光旅游和运送科研物资。齐柏林飞艇联盟已用飞艇运载乘客1.6万/年,在德国南部观光。
德国浮空货运飞艇制造公司成立于1996年,专门研制用于运送超重和超大体积货物的巨型飞艇。
2005年,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无人驾驶工业展上,巨型飞艇P-791亮相,并成功完成首飞,随即投入市场。该飞艇设计了很多程序,可有人也可无人驾驶,可向没有机场、马路、基础设施差的地区运送货物;在军事中,可在6700米高空悬停3周,可安装监控系统、远红外传感设备,持续进行军事侦察活动,抗击打能力远大于军用直升机。
2014年2月28日,英国卡丁顿,92米长“Airlander”飞艇(天空登陆者)正式亮相。相对于传统飞行器来说,它虽然速度较慢,但能够长距离携带大型有效载荷。据报道,“Airlander”可以在空中连续行驶长达3个星期。不过,由于新设计让它摆脱了机翼,而两个半圆的设计也相当独特新颖。
在现代战争中,阿富汗战争、伊拉克战争……只要有美军的地方,空中一定有用于军事侦察和预警的军事飞艇。
飞艇的国内现状
我国的飞艇事业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,目前全国从事飞艇设计、制造的单位及科研院所主要有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(605所),38所,中科院光电研究院,中国海军工程大学等,但都以科研遥控飞艇、系留飞艇或平流层飞艇为主,例如2023年2月4日,中国气象科研飞艇漫游美国上空。目前国内尚无商用大型载人飞艇的设计、生产和运营公司,属于产业空白领域。
2015年7月2日在李克强总理和法国总理曼努埃尔•瓦尔斯共同见证下,中航工业和法国飞鲸控股就共同研发制造60T级载重飞艇项目签署“战略合作”协议,中航工业同时宣布将飞艇项目的研发制造纳入中航工业中、远期发展规划。该项目于2016年11月正式启动。
由我公司研究设计,会同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、中国航天四院康本材料公司联合制造的“中国首艘GTGA-K15大型载人空中观光飞艇”,11500m³的“原型艇”,已于2018年9月12日,在我公司“九天飞艇制造基地”顺利完成总装下线,将填补我国“大型载人飞艇”设计制造的空白,开启中国飞艇空中观光旅游的新纪元。
GTGA-K15大型载人飞艇11500m³“原型艇”下线仪式剪影
政策层面,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调研、起草和审评,中国民用航空局已于2021年6月1日,发布《运输类飞艇适航规定》(CCAR-32T)征求意见稿,即将正式颁布实施。
2021年7月14日,“重载飞艇应用研讨会”在京召开。会议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,着重研讨了载重飞艇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、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。与会专家建言献策,自主创新制造国之利器、国之重器方面达成共识。
2022年12月,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(605)设计制造的AS700软式飞艇(乘载9人)试飞成功!
飞艇的未来
随着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氦气工业化应用,影响飞艇发展的技术瓶颈被突破,未来飞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飞艇,未来飞艇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,采用混合动力、电动力、太阳能动力、核动力、矢量动力、氦气压缩舱(包)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等等。飞艇功能更强大,技术更先进,用途更广泛。